雅肯靜坐教我:不是我們在靜坐,而是讓靜坐發生。我不再追求「某種成果」,而是學會與當下同在。療癒,不再是目標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自然流動。
佩伶是今年三月初級班的學員。這一期課程原本因為報名人數不足,一度考慮延後,沒想到就在開課前的最後一刻才有人報名,最終如期開班,成為一對一的VIP課程。她一開始還好奇地問:「只有我一個人嗎?」隨著初級班接近尾聲,佩伶又報名了四月的週末營。由於幾年前曾參加過其他靜坐營隊,這次活動讓她既充滿期待,也帶著一些疑問。課堂休息時,經常詢問週末營的相關細節。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佩伶這兩個月的雅肯靜坐之旅,並從她的經驗中認識雅肯靜坐的特色。
“我一直知道,每日靜心是必要的。但踏入雅肯靜坐的世界,卻是個美麗的意外。
過去我也學過幾種不同形式的靜坐與冥想,但總覺得好像在努力「達到」某種狀態境界。然而,雅肯靜坐讓我深刻體會到:原來靜坐不必是抵達的旅程,而是一段允許當下自然展開的歷程。它是一種「過程式的靜坐」,沒有目的、沒有評價,只有陪伴與接納。這樣的方式對我而言,是前所未有的釋放。
初階課程讓我重新建立起每日靜坐的節奏。每天晚上的靜坐時光,成為我與自己獨處、與心對話的私密時光。離開3C產品的干擾,卸下一整天的塵埃,無論是興奮、煩憂,還是那些總讓人「過不去」的情緒,都會悄悄浮現。我學會不去壓抑,也不需解釋,只需專注於重複靜坐聲音的引導,讓一切自然來去。允許身體打盹、進入無聲的歸零與充電狀態——那是屬於我內在最深處的溫柔安放。
這次春令營,是我走入長時間靜坐的第一次挑戰。尤其第二天,我竟在個別靜坐中哭得泣不成聲——那是非常少見的我。但我知道,那不是壞事。那是內在議題的自然浮現,一段關於身體創傷與母親的記憶正悄悄解凍。平時,我很少主動去觸碰原生家庭的議題。總覺得,這類療癒像是沒完沒了的江河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療完這輩子,還有上輩子的、上上輩子的⋯⋯於是常選擇忽略。
但這次,它沒有被逼迫、沒有被安排,而是在靜默中自然發生。我只需要允許,讓它流動。這樣的釋放與接納,讓我深刻感受到:原來,療癒不是任務,而是生命自己在做的事,只要我願意讓位,生命會自己引導我。”
靜坐營結束後,得知佩伶獲益良多,因此在下山第三天,我主動詢問她是否願意撰寫一篇經驗分享,作為推廣活動之用。原本靜坐營中的討論內容屬於個人且私密,當收到佩伶的心得時,深刻感受到她願意公開分享這些內在歷程的勇氣與開放態度。每個人的靜坐體驗都不盡相同,並不是必須在過程中有所發現才算成功;只要能以開放、輕鬆的心態面對所經歷的一切,就能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收穫。以下是她對本次活動安排的感謝與心得總結。
“特別感謝這次活動的單人套房安排,對於喜歡獨處的我而言,是最深的滋養與容許。能放心哭泣、不被打擾地休息,這份安靜與被尊重,讓我真正放下心中的防備。
更感謝靜坐輔導老師們的暖心指導與陪伴。在每一個我不確定、不安或困惑的時刻,總能以輕鬆開放的角度,支持我,點醒我。那種被「接住」的感動,是我初階靜坐旅程中最珍貴的部份。最後,深深感謝所有參與的夥伴。彼此的共振、陪伴與無聲的支持,讓我在這場內在旅程中,不再孤單。
雅肯靜坐教我:不是我們在靜坐,而是讓靜坐發生。我不再追求「某種成果」,而是學會與當下同在。療癒,不再是目標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自然流動。
謝謝這場春令營,它沒有給我「答案」,卻給了我「允許」的勇氣。讓我學會與自己和平共處,與生命和解,讓每一天,都成為最柔軟的歸屬。”
胡佩伶 & 張智傑 2025.05.04